今年高温日数已创历史新高,厄尔尼诺真的来了? 天天热资讯

界面新闻   2023-07-03 15:22:47

今年入夏以来,我国多地频现极端性高温天气,多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。京津冀等北方地区更是遭遇高温“连击”局地突破40℃,酷热难耐。

据国家气候中心官微2023年7月2日消息,今年以来,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。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,具有出现时间早、影响范围广、极端性显著等特征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国家气候中心表示,今年以来(截至6月30日),我国平均高温(日最高气温≥35℃)日数为4.1天,比常年同期(2.2天)偏多1.9天,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。与常年同期相比,华北东部、华东北部、华南西部、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、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~10天,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。

6月华北、黄淮高温现象最为突出。6月以来(截至6月30日),华北地区(京津冀鲁豫,下同)高温日数9.8天,较常年同期(4.6天)偏多5.2天,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。北京高温日数(13.2天)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,河北(12.2天)和天津(10.2天)为次多,山东(7.7天)为第五多。

极端天气频发出现,使得外界对厄尔尼诺现象更加受到关注。2023年以来,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遭受高温热浪袭击,气候灾害严重。有专家表示,在全球变暖背景下,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,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、范围更广、强度更强。

此前,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曾在线上媒体通气会上介绍,根据世界气象组织4月发布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预测意见,今年5月至7月出现厄尔尼诺的概率为60%。

厄尔尼诺现象是否已经到来?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,北京市科协防灾减灾专业智库基地专家孔锋认为,根据现有资料和气象局势判断,厄尔尼诺现象已经来临。

他告诉界面新闻,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,进而促使厄尔尼诺现象加剧。对于我国来说,厄尔尼诺现象会触发副热带高压,而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降雨和高温天气的幕后推手。在副热带高压笼罩之下的地区,(华北黄淮等地区)会产生持续的下沉气流,即高温热浪的发生。而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,城市又是高温热浪发生的重灾区。

国家气候中心分析指出,今年以来,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,分别是5月28日至6月5日,6月6-12日,6月14-17日和6月21-30日。其中,6月21-30日,为今年以来最强区域性高温过程。华北地区高温极端性强,北京汤河口(41.8℃)、天津大港(41.8℃)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,有124个国家站超过40℃。22-24日,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℃,城区高温时长超过40小时,22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41.1℃。

近10年来(2014-2023年),华北地区共发生10次区域高温过程。除了2014年和2015年外,近10年每年6月华北地区都有高温过程发生,但连续多次高温反复出现,实属历史之罕见。从多个指标综合来看,今年6月21-30日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今年以来最强,极端性也是近10年来6月最强。

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芳华此前解释,“从气象角度,造成此次高温的原因主要有四:一是华北、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的暖气团的控制,影响的时间也比较长;二是在高空高压的控制下,天空晴朗少云,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;三是目前正值夏至节气前后,白昼很长,有利于太阳长时间辐射;四是空气湿度小,天气干燥,有利于气温升高。”

7月份,我国华北黄淮等地还将迎来多次高温天气。据中央气象台预计,7月上旬华北东部和黄淮北部等地仍多高温天气。其中:1-2日,华北、黄淮、汾渭平原等地有明显高温天气,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℃。5-8日,华北、黄淮等地还将出现一次持续高温过程。此外,6-9日,江南东部、华南东部有高温天气。

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今年盛夏(7-8月),我国华北、华中中部和南部、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~2℃,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。

“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只是在一些局部地区或者领域出现,尚未呈现全域性或者系统性不可逆转的态势。”不过,孔锋谈到,这种现象正在相互影响,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崩塌的阈值正在逐步逼近。所以,要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的原则应对气候变化,减缓是根本,适应是为减缓争取时间。

界面新闻了解到,减缓是指通过能源、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减缓气候变化速率。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,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适应行动,降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。

“就适应而言,我们要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。”孔锋进一步表示,未来高温天气会越来越频繁,应通过建立一些常规型机制而不是应急机制来减少资源消耗,应对气候变化。

界面新闻注意到,为有效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风险,2022年5月10日,国务院发布《国家气候适应变化战略2035》。其中明确提出,到2035年,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,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,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,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,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,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