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竒源
(资料图片)
甄嬛经夜猫惊吓,突然临盆生下双生子。生完的第一时间,竹息姑姑来了。
竹息是太后身边的人,她代表太后来看孩子,意味着太后对孩子的重视。
竹息说道:
“奴婢也不知道能不能有这个福气,能占个头彩,先瞧瞧小阿哥和小公主,也好回去跟太后复命,太后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,身子一定会好起来的。”
别看竹息言语客气,句里行间都表达着不容置疑、不容推脱的意思,太后就是派她来看孩子的。
之前宫里就有流言说,甄嬛的肚子看着比正常月份的要大一些,即便甄嬛用双生子先堵住了皇帝和太后的嘴,但不代表这疑惑就彻底解除了。
甄嬛的孩子是在宫外有的,这孩子到底是不是皇帝的,太后可不敢百分百地打包票。
所以甄嬛的双生子一落地,太后就派了竹息这样的老人来看孩子的具体情况,是否足月生下的孩子,竹息应该一眼就能看得出来。
甄嬛表面上是早产,其实也恰好到了足月临盆之期,若孩子是足月的,那即便是双生子也不会是皇帝的。
竹息瞧了一眼,脸上一直堆着笑,没一会儿她说:
“奴婢已经看过了,也好回去向太后复命。”
竹息的笑有点客套不自然,她肯定看出了点什么,不过事关重大,单单靠这一眼也不能定下结论,疑惑肯定是有的,孩子并不像早产儿那么小。
结合后来的剧情可知,竹息肯定没有把这个疑惑告诉太后,那这是为什么呢?
竹息是太后的人,为什么要包庇甄嬛?或者更准确地说,她为什么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,没给甄嬛添麻烦。
01竹息认识到甄嬛是个好领导
竹息应该算是后宫里最尊贵的仆人了,但她始终是仆人,不是主子。一旦太后仙逝,竹息的生活质量肯定会大打折扣的。
如果是皇后掌权独大,让竹息自生自灭都属于善终了,就怕她逼着竹息殉葬,以掩盖她曾经犯下的种种恶行。
如果宫里还有甄嬛制衡皇后,那么竹息先前对甄嬛的暗中帮助,也许会成为她晚年生活的保护符。
在槿汐和苏培盛对食一事揭发后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皇后对甄嬛的打压。
甄嬛明明可以明哲保身,但是她没有,她为了槿汐处处奔走,丝毫不顾自己身怀六甲,亲自去慎刑司探望。
甄嬛的奔走操作,肯定在后宫传开了,竹息也认识到甄嬛是个值得托付的好领导,自然要多结善缘。
以甄嬛投桃报李的性格,她肯定会记住竹息这份人情。
02甄嬛是太后制衡皇后的棋子
当初皇帝得知甄嬛怀孕,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接甄嬛回宫,然而皇后用一招天象就堵住了甄嬛回宫的路。
当时太后没说话,她懒得管这档子事。
但是,当皇后对四阿哥下毒未果,太后的危机感让她立马点头同意甄嬛回宫。
皇后在宫里一人独大,都敢明晃晃地谋害皇子了,这还得了?
皇帝本来就子嗣稀薄,好不容易长大两个,皇后竟然要下手除掉一个,这已经触碰到太后的核心利益了。
甄嬛以四阿哥生母的身份回宫,既可以保护四阿哥,也可以制衡皇后,形成后宫生态的平衡,符合太后对后宫的战略布局。
果不其然,甄嬛回宫后,用一壶糙米水治了祺贵人的矫情病,整肃了后宫风气,向太后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。
除了甄嬛,后宫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制衡皇后的人,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,太后是不愿意舍弃甄嬛的。
所以,即便是竹息发现了甄嬛的双生子看着并不像早产儿,也不愿意把这个疑问提出来让太后伤神。
关键是,当时并没有精准的仪器去检验,也许是孩子在母体的时候,营养好吸收好长得好,这都是可以说通的。
也就是说,这个疑问大概率是无解的。
竹息觉得那就没必要说了,本来太后又病着,何必给太后添堵呢。
03太后的判断失误
可能有人会问,竹息就不怕“万一双生子不是皇帝的孩子,皇室血脉被混淆了”吗?
从人性的角度分析,皇室血脉又不是自己的血脉,竹息没必要提出这个引来杀身之祸的疑问。
只有祺贵人这种没脑子的人,才会去质疑双生子不是皇室血脉。
这个疑问一旦被提出,不管双生子是不是皇帝的孩子,皇帝都不可能饶了捅破窗户纸的人。
竹息作为宫里的老人,对宫里的污秽之事肯定也见得不少,比如当初太后和隆科多暗通曲款的事。
所以,她不会去追求宫里的人绝对的纯洁,很多不涉及核心利益的事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什么是核心利益的事呢?——就是下一任继承者的确认。
太后让甄嬛回宫是为了制衡皇后,并不是干掉皇后,所以只要皇后不作妖,未来就可以顺利坐上太后的位置。
当时太后和皇帝认定的太子人选,是皇后抚养的三阿哥,以后三阿哥继位,皇后就是唯一的太后,乌拉那拉氏家族的利益将会得到保障。
太后要保四阿哥,但从来没想过四阿哥会成为太子,所以她可以容忍甄嬛手上有两个皇子。
所以,竹息认为甄嬛所生的孩子不过就是个富贵王爷,不动摇国本,血脉上的疑虑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就算了。
说到底,竹息会帮着甄嬛隐瞒这个疑虑,跟太后的判断失误有很大的关系。
如果太后知道,皇帝暗中已经把太子人选换成了四阿哥,那太后肯定不会容忍甄嬛的存在,或许竹息就会提出这个疑惑了。
04梅娘说
竹息在这件事上,确实有失职的一面,但她终究是一个忠仆,谨记着太后死前的嘱托,关键时刻保下了皇后。
但是我们也能从她包庇甄嬛,不较真双生子一事上看出,每个人都有自保的“私欲”。
所谓忠诚,永远都不是绝对的,而 我们在识人的时候,不要有人性上的洁癖,要允许一些无关紧要的瑕疵存在,不要对人求全责备。
我们在做人的时候,也的确要现实一点儿,在确保履行责任的时候,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,不能攻击了别人,反倒伤害了自己。
-END-